这是一部让人心静的电影,虽然最后昌大仕途的转折有所流俗,可镜头构图上是费了心思的。
黑白基调确实增添了一些含蓄的古意,只是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主旨其实不需要刻意用黑白色表现。男主演得很好,当然也有赖于丁这个人物本身性格的丰满,出世文人的风骨大概也是如此了。
电影全片只有三处有颜色,一处是昌大静下心来学习看到的星空,一处是丁若铨写兹山鱼谱的海胆里的蓝鸟,最后是昌大在船上即将回去并望见的兹山。
似乎每一次的彩色的出现都给人以富足,在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不得不说,电影拍得真的太好了。最后看到丁若铨在写书的时候离去了,眼泪就开始落下来了。丁若镛写的牧民心书也非常有见解了。
剧情没有太多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十分简单,但是平淡之中却暗流涌动,蕴含了中方儒学、王权和西方意识形态的辩证诠释。 “不是黑山是兹山。”全片的黑白色调,在最后一刻恢复彩色,一如昌大在前半生的纠结反复和迷茫波折中找到回归本心的存在方式。
给我最大情感波动的时刻是在影片末尾,这种感动不仅来自于丁老临终前仍心系亦师亦友的师徒情,还是他始终以自然观“我”的对内在自我的执着。除了昌大的转变,丁老经历流放也实现了人生态度的升华,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并为之坚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存在即意义,意义即存在。关注人本身,寻找自己是谁和能够是谁的答案,每个个体都有能力为当下的生活赋予意义,真正实现有意义、有价值、有生命力的承认。
在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糟粕共同造就的阶级社会,若无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远离庙堂,寄情于自然。其实到了今天,东亚众多男性依然用挥刀自宫的方式去反抗着这样的阶级压迫。感觉昌大人生转变略显戏剧化,更加直接道出主题也稍微降低了艺术深度,但依然不是国产片能比的。
黑白画面极有诗意,海水拍打岸礁的画面让人能闻到海腥味,本来以为只是看一个流放故事,却看到了儒教建制的王权社会下等级制度的严苛、思想的极端排他性,昌大选择入世去拯救百姓的做法我很理解,但他的本意终究还是出人头地,而丁若铨的理想抱负和思想上的融会贯通,是士大夫最崇高的样子。
士大夫与平民文化,西学与儒道,能够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再配上韩国电影成熟的喜剧类型化作为辅料,《鱼谱》既有深意,也不会显得沉闷。中间的一段蒙太奇有些俗套,但昌大和老师对峙的那一场戏实在惊喜。倘若只是单纯的“文以载道”,影片便会显得自相矛盾,而昌大的坚持,虽然看似“愚蠢”,但细想又是如此的符合人物性格。
情节看似很平淡,但丁若铨这个人物的雕刻,却很吸引人。在讲究尊卑的封建社会身为最高阶层的他,被流放到黑山这片被朝廷遗忘的岛屿,依然被岛民尊重。他没有像一般仕人那样,日日哀怨,写书论道,心系朝政,反而十四年里,寄情看似无用的繁目鱼类,编述兹山鱼谱一书。
韩语学习网后台回复“兹山鱼谱”获取电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