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民族优越主义”深刻地影响着韩国人的历史观和宗教, 同时对于韩语的认识也产生了一些误解。 这些误解不仅流传于整个韩国社会和媒体, 还传到了中国。 但多数说法均为对韩国语的误解。
1、韩国没有文盲
文盲率只能表示一个国家的教育现状, 而无法判断一个语言的优劣。 因为同样使用英语的国家, 根据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同而产生了差异巨大的文盲率。 同大多数人的想法不一样的是, 韩国的文盲率并非是0. 国际组织调查显示2008年韩国的文盲率大约是1%, 但韩国国内在1966年以后就再也没有统计过文盲率。
1945年日本投降前后, 韩国人中大概只有22%的人可以阅读韩国语。 当时出生的人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接受小学教育, 所以对于文字的把握相当有限, 这批人大多依然生活在韩国。 2002年韩国教育开发院的调查显示19岁以上的韩国公民中有24.6%的人无法完成小学六年级水平(大致相当于TOPIK 2-3级吧)的读写, 或者觉得非常困难, 因此可以看做是文盲。
一般来讲完成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可以完全掌握韩国语。
2、标音文字
偶尔会有人提出韩语是“能写就能读, 能读就能写”,因此是优秀的标记体系。 但这样的主张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因为韩语中有相当数量的音变现象, 因此无法断言能写一定就能正确地读出来。
经常有人会拿英语和韩语做比较, 比如英语字母a在 ask 和 face 两个单词中有完全不同的发音, 也就是发音毫无规则。 但韩语不是这样的。 不过也不能就此断定韩语一定是比英语更好的文字。 现代韩语的拼写标准是1933年做过较大的改变, 之后也有过几次修订。 而英语的拼写标准则从16世纪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便期间有发音上的变动。 相比之下, 韩国语的拼写则是最近几十年来一直在变化, 因此并非稳定的体系。 因此, 英语中有很多不规则的发音很正常, 毕竟拼写标准数百年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是发音有所变化。
总而言之, 稳定的拼写体系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中文也是可以参照的语言,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文的拼写体系变化不大。 最大的变化也许是50年代开始的简化过程(繁体->简体)。
其他的一些误解
(1)几年前在法国进行的学术大会上世界各国的语言学家纷纷建议将韩语作为世界共同语言。
(2)英国牛津大学的语言研究学院以合理性、科学性、独创性等标准评分中韩国语排名第一。
(3)韩国语是世界上可以标记最多发音的文字。
(4)韩国人智商高是因为学了韩国语。
(5)训民正音的发明是为了用韩国语代替汉字。
以上的说法都是夸大其辞, 或者是缺乏根据的观点。
当然, 这不等于说我们不学韩语了。 作为一个相当有趣的语言, 韩语自然有其独特之处。 不会韩语无法理解韩国, 好比不会中文无法理解中国一样。 文字是一个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瑰宝, 因为文字可以记录历史, 表达人们的思想。
韩国人的智商高似乎确有其事,平均智商达到106(日本也是106),高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犹太人(110),德国人(107)和荷兰人(107)的智商比韩国人高。 中国则因人口多,面积大, 根据地区划分。
英语
日语
法语
德语
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
阿拉伯语
葡萄牙语
越南语
俄语
芬兰语
泰语
丹麦语
对外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