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先后提出和开工的中国城项目达7个,但在规划上很难找到能体现华人特点的设计和优惠政策,也缺乏迎合华人需求的文化和生活配套设施
不久前,韩国的全国经济人联合会(简称“全经联”)公布了名为《振兴中国城方案》的报告,呼吁韩国政府采取措施,在首尔这样的大城市恢复和兴建“中国城”,以推动韩国经济发展。近年来,韩国有关“中国城”的开发计划接二连三,却鲜有成功。这份报告的出炉,使韩国的“中国城梦想”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中国城”前景美好
全经联是韩国最主要的四大经济团体之一,其宗旨是统一韩国经济界在财政、金融、工业和贸易等问题上的意见,并将其提供给政府作为决策参考,在韩国的经济界和政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全经联在7月13日发表的《振兴中国城方案》中,描绘了“中国城”在韩国的美好前景。报告分析说,如果在像首尔这样的大城市中出现中国城,可能会产生近24万亿韩元(约合250亿美元)的经济效应,其中投资效应达2.72万亿韩元(约合28亿美元),消费效应达21.24万亿韩元(约合222亿美元)。此外,中国城还能创造12万亿韩元(约合125亿美元)的附加价值,以及92万个就业机会。不仅如此,中国城的启动有可能引来2万亿美元左右的国际华侨资本的持续流入。
全经联指出,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普遍都建有大规模中国城,给各个城市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如日本横滨的中国城在最近数年间每年吸引游客达1800万人次,而加拿大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温哥华扶植起来的中国城每年也吸引游客达1500万人次,成为旅游名胜。
韩国如今难觅华商踪迹
要建中国城,自然离不开华人华侨。
历史上,大批华人出于经商、投靠亲友或者躲避战祸等原因,曾旅居韩国。据记载,上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华商贸易活动频繁,控制了朝鲜半岛的杂货、绸缎和西服等行业,其商业活动占到整个朝鲜经济的70%,首尔市民中缴纳不动产税最多的也是华人。首尔小公洞一带的华人社区曾多次出现鼎盛局面。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政府通过限制外国人在韩国经商,并不断通过出台税收、土地管理等政策,使华人退出了其一直处于控制地位的酒类和油类产业,只能开一些小店铺维持生计。华人经济迅速萎缩,资金雄厚的旅韩华侨纷纷迁往北美等地发展。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有近45%的华侨离开韩国。留在韩国发展的华侨无论是人数上还是经济上都不再形成规模,华人被挤出闹市区,分散居住,在韩国经济活动中被边缘化。
今天,昔日华人店铺、餐厅鳞次栉比的小公洞一带已经难觅华商的痕迹,只有在明洞的中国使馆附近能看到一些小规模的华人商店。在仁川的中华街,虽然中餐馆不少,但真正由华人经营的寥寥可数。年轻一代的华侨,梦想着留学海外和移民其它国家,中国城对他们来说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回忆。
仍停留在概念层面
2005年,中韩两国贸易额达1119.3亿美元,中国保持了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而随着双边关系的升温,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席卷韩国,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产品在韩国日益受到欢迎,中国元素蕴含的商机突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概念开始为韩国各地所追捧。
然而,由于韩国国内存在的认识误区,使得中国城的规划大多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阶段,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近年来,韩国先后提出和开工的中国城项目达7个,主要集中在仁川和京畿道等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些中国城项目在规划时,有的希望能吸引海外华人资本,投资建厂,如仁川永宗岛的自由经济区;有的则在远离闹市的新城区规划大型的华商综合商业区,如高阳的“一山中国城”。这些“中国城”在宣传中声称以华商和华人资本为对象,但在规划上很难找到能体现华人特点的设计和优惠政策,也缺乏迎合华人需求的文化和生活配套设施,与一般的工业开发区和商业区没有太大的区别。无论对于海外华商,还是韩国的华侨,都缺乏吸引力。这类只盯着华人资本,却不考虑华人需求的“中国城”前景黯淡,大部分都已经下马。
在众多中国城规划中,唯一有所建树是仁川的“中华街”。经过仁川市政府近年来的改造和扶植,中华街上的各种中餐馆、茶叶店、中式点心店和旗袍店等店铺初具规模。2005年到中华街观光的海外游客首次突破40万,其中中国游客37.2万,外国游客7.3万。但“中华街”一带的商家和居民绝大多数是韩国人,中国文化难以生根开花,“中华街”离真正意义上中国城相去甚远。
加日经验值得借鉴
目前常住韩国的华侨只有1.7万人左右,主要从事餐饮业、中医和旅游业,经济规模不大。对于华侨来说,最适合发展的是首尔这样人口密集、商业繁荣、服务业发达的大型城市。此前,一些韩国经济团体曾提出,在华人相对集中的新村、上岩等地划出专门的区域兴建中国城,但首尔政府对此反应并不积极。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在吸引和利用外资上有所松动,对包括华侨在内的非韩国人的歧视性政策也逐步取消。2001年起,华侨可以在韩国自由购买店铺和住宅;2002年,华侨的永久居住权制度松绑,华侨不用每5年申请一次居留权;今年5月31日,华侨第一次在韩国的地方选举中获得投票权。这些变化,都为华侨经济在韩国的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中国日渐强大的国力和中韩不断攀升的贸易额,也为华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全经联指出,为了扶植中国城,加拿大联邦政府投资1500万加元,州政府和温哥华市为中国城低价提供公共用地,并为其开通了道路,使温哥华的中国城得到了发展。日本政府给华侨提供创业资本,并给予永久居住权的华侨以经济培育政策,也使得日本华侨从20世纪70年代的2万人激增至目前的50万人,出现了横滨中国城这样的经济亮点。这些经验都值得韩国政府借鉴。
全经联呼吁,为了通过中国城吸引中国游客和华侨资本,创造就业机会,韩国政府有必要改善相关制度。如简化在中国城内聘用中国人的程序;改善华侨在申请支援创业资金及金融交易方面的不便;承认华侨学校的学历;简化华侨企业家出入境手续等。
如果这些建议能被韩国政府采纳,无疑将大大缩短中国城从梦想走向现实的距离。
李拯宇、干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