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英语 日语日语 法语法语 德语德语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意大利语 阿拉伯语阿拉伯语 葡萄牙语葡萄牙语 越南语越南语 俄语俄语 芬兰语芬兰语 泰语泰语 丹麦语丹麦语 对外汉语对外汉语
热门标签: 韩语词汇 因为难 破译韩文字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韩国文化 » 韩国旅游 » 正文

姚莱的首尔旅游漫画03

发布时间:2010-03-03     来源:互联网    进入韩语论坛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量虽不大,但营养满分!

  鳅鱼汤

  照片中的男人为什么在发脾气?菜不好吃?有什么令其心烦的事儿?其实,他不是在发脾气,是因为才太热了才会这样。韩国人在夏季反而更爱吃这种让人大汗淋漓的热菜。不仅如此,韩国人还常常会在吃完这样的热菜之后说出“凉快(爽)!”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来。这是因为“凉快(/爽)”这个词在韩国语中也可以用来表现心情愉快的意思。

  有关鳅鱼汤的记载可以上溯到宋朝时代,当时,曾作为信使出差到高丽的宋朝人徐兢曾在其所著的《高丽图经》一书中留有对鳅鱼汤的记载。泥鳅是一个比较容易捕获的淡水鱼,因此,很早就被用于饮食烹饪。虽然看起来没什特别的,但事实上,泥鳅所包含的营养成分中除其主要成分蛋白质以外还有丰富的钙质和无机物,这些都对身体元气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功效。泥鳅的功效在《东医宝鉴》和《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据《东医宝鉴》中记载,泥鳅有“味微甜,性属温,无毒,健脾胃,止泻”的特征。《本草纲目》中则有泥鳅可“暖内脏,帮助恢复元气,以及助醒酒”的功效的记载。

  鳅鱼汤本不是在酷暑中必吃的食品。古时农村在秋收之后,整理农田水道的时候将抓到的泥鳅做成汤来吃。秋天冷风侵袭之时,泥鳅便钻到泥土里准备过冬。这时的泥鳅因为要储存过冬的营养所以此时的泥鳅肉最为肥美。但现在由于可以养殖泥鳅所以我们可以在任何季节都得以享用这一美味。正因如此,鳅鱼汤也开始在夏季得到人们的青睐。

  对于鳅鱼汤的烹饪,每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方法。同样的泥鳅在不同的地区被做成完全不同的风味,其原因就在于各地方都充分的使用了该地区特有的各种配料。过去,没有冷冻的方法,因此,在把泥鳅抓来以后马上就得把它做成汤给吃掉。所以,只能用家乡附近能够很容易就得到的配料将其烹饪,也正因如此,各地区都保留了其特有的风味。

  庆尚道式的做法是:先把泥鳅煮熟以后捣碎。满满的放上小白菜、芋头茎、韭菜、排草香和椒等调料。这种做法做出来的鳅鱼汤的味道最浓。全罗道的做法是用野芝麻的粉末来代替排草香加在佐料里。首尔的做法是在骨头汤里加上豆腐和蘑菇与泥鳅一起炖着吃。此外,首尔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把鳅鱼汤叫做鳅汤。江原道和原州的鳅鱼汤则是以根据个人口味变换咸淡而著称。

  养生食品中的代表老大

  参鸡汤

  三伏天里最具代表性的营养食品还是要数参鸡汤。参鸡汤使用比小鸡雏稍微大一些的未成年的鸡雏作为主原料,在其肚子里塞上人参、糯米、大枣、蒜、甘草、枸杞子、川芎和栗子等原料炖制而成。压力大或者很怕热的时候应该充分的摄取蛋白质和维他命C.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鸡肉食品和可以快速的帮助身体恢复元气的人参和谐相配便制成了如此夏日之内不可或缺的营养佳品。

  根据《东医宝鉴》的记载,“鸡肉虽有微毒,但对保护虚弱的身体具有良好的功效,具有助肝火的功效,因此,鸡肉料理自古便作为一种饮食疗法被广为使用。”鸡肉因为可以补充肝的阳气,因此在夏季人们阳气不足时服用效果最佳。人参是参鸡汤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自古便因其具有补脾和健脾的功效而成为广为人知的名药。特别是对脾胃不好、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们来说尤其有益。(韩国的中医中称这种人为“小阴人”。在韩国的中医中,按照阴阳的属性将人们的体质大致分成小阳人、太阳人、小阴人、太阴人四种。)参鸡汤与人参酒相伴食用时,可以更好的体味其更深的韵味。但,中风的人和身体内火气旺的人最好还是不要食用参鸡汤。

  平常做家具和乐器时用的刺桐也被用来作为参鸡汤的烹饪材料。用刺桐煮水服用本身就有治疗神经痛及治疗糖尿病的功效,而刺桐也因此而广为人知。做参鸡汤时将刺桐的皮剥掉之后放在鸡汤里煮的话可令肉质柔软、味道醇厚。比起刺桐,可以令参鸡汤味道更浓郁的佐料便是黄连木。黄连木具有祛瘀和杀菌的作用。但,对黄连木过敏的朋友可要注意了。在服用这种调味料的参鸡汤之前最好先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对黄连木过敏,否则一味的贪图美味可是要吃苦头的。#p#分页标题#e#

  由被称为朝鲜鸡的土种鸡(即,不是在养鸡场里养的笨鸡)制成的参鸡汤可谓参鸡汤中的极品。用一般养鸡场的鸡做参鸡汤只需煮15分钟便可出味,但,被称为朝鲜鸡的土种鸡因为骨头结实,所以需要煮上1个小时才能煮烂出味。用这种土种鸡雏和人参以及各种药材炖制而成的参鸡汤已经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饮食了,反而要把它当成药来看待了。用这种筋道的鸡肉和各种药材精心制成的浓郁的汤料来战胜酷暑,尽情的为身体充电吧。

《东医宝鉴》(동의보감)是朝鲜古代药学史上的巨著,作者是朝鲜宣祖及光海君时代的许浚,于光海君2年(1610年)撰成,三年后(光海君5年)(1613年)正式刊行。
  朝鲜宣祖29年(公元1596年),许浚向朝鲜宣祖提出编纂医书,将医术普及化,让一般百姓也懂得阅读,防病患于未然。因此朝鲜宣祖命许浚与御医杨礼寿、金应铎、李命源等一同设编辑局,着手医书编纂,期间遇“壬辰倭乱”,编书工作一度停顿。
  乱事结束,编纂工作继续,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到了光海君2年﹝公元1610年﹞终于完成编纂工作,三年后(光海君5年)﹝公元1613年﹞终于刻版刊行,至今《东医宝鉴》已有36种不同版本。
  《东医宝鉴》一书共有二十五卷,二十五册,分内景篇﹝内科﹞、外形篇﹝外科﹞、杂病篇、汤液篇﹝药学﹞、针灸篇五大部分。
  内经编:精、气、肾、血、津液等和五脏六腑的功能;
  外形编:可见部位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现象和相关疾病;
  杂病编:诊察法和病因,不包括在内经编和外形编的各种疾病、妇产科病和小儿科病;
  汤药编:当时用的各种汤剂;
  针灸编:针法和灸法。


Tag: 东医宝鉴
外语教育微信

论坛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