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語法中最引人注目的問題之一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長形否定句和短形否定句的用法。所謂長形否定即是‘~지 않다’的形式,如例句(1);而例句(2)的‘안~’形式則為短形否定。在否定法中將否定句分為長形和短形兩種來使用是韓語的特徵之一,然而這兩種否定是否有其差異?如果有的話,其差異性何在?對於學習韓語的外國人而言而言,實難以分辨,因此大部分的學習者似乎都將這兩種否定視為同一。
(1) 손님이 오지 않았다.
(2) 손님이 안 왔다.
至於韓國學者的看法大致可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長短形兩種否定是一樣的解釋,而且從同一個基底句子結構衍伸出來的,即使有差別也只是主觀上的認知差異罷了,此派常被稱為「同義說」[1];另一派則認為這兩種否定句的意思不同,而且是從不同的深層構造衍伸出來的[2],這派因此被稱為「異義說」。究竟這兩派學者的主張論點為何?而這兩種否定是否真有差異性?該怎麼區別?本文都將一一探究明白,儘可能釐清一些疑問,以便韓語的外國學習者正確使用。
二、同義說和異義說
一般我們都以為短形否定是後來才從長形否定發展出來的,其實不然。短形否定自中世韓語便已經存在了,只是大都出現在像律詩這樣精短的句子構造中,而長形否定則是普遍出現在散文或一般文章裡。[3]
〈長形否定〉
(3) a. 重陽애 식디 아니도다 <두언 18:1>
b. 다시 니르디 마라 리니 <석보 13:44>
c. 아디몯며 <월석 7:45>
〈短形否定〉
(4) a. 어버 子息 랑 아니한 어니와 <석보 6:3>
b. 東征애功이 몯이나(東征無功) <용가>
c. 廢 말씨오 <월석서>
由於短形否定很少用於一般口語,因此一直以來也很少被拿來與長形否定做比較,直到20世紀「變形(生成)文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引入到韓國的語學界後[4],有關的論述才如雨後春筍地出現,而大家也開始正視這兩種否定的差別。
事實上從上面所舉的(1)(2)例句中,我們實難以察覺長形否定和短形否定在其語意上有何不同?如果說有的話,那也不過是感覺認知的差異,換言之,短形否定的行動主其動作的意圖比長形否定來得強,但其否定的意味並無改變。一般而言,句子越長,所表現出來的感覺就越婉轉,不過這樣的特徵不僅存在韓語裡,而是大部分語言的普遍現象。例如:
(5) a. Please open the door.
b. Please open the door for me.
c. Would you open the door for me?
d.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door for me?
(6) a. 請開門!
b. 請幇我開門!
c. 請幇我開門好 ?
d. 是否能請您幇我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