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又叫秋夕、嘉俳、kaju, hankaju等。 之所以叫作中秋节,也是因为将球天分为初秋、中秋、深秋三个月的话,则阴历8月正处于中秋而起的名字。
按照韩国史学家金富轼的《三国史记》记载,琉璃王朝的时候,王把新罗分成六部,两位公主率领各部的女子,分组比赛纺棉织麻。比赛从7月16日起至8月15日止。由每一组的成果多少决定胜负。输了的组要准备酒食为胜的组祝贺,并以歌舞游戏庆祝,这一活动叫作嘉俳。这时候唱的歌悲伤而美丽,叫作会苏曲。
这个活动称为嘉俳也有多种含意。嘉俳的语源含有“中间”的意思。即旧历8月15日是一年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满月之节。其次,从输了的一方给另胜了的一方准备酒食来看,含有“偿还”之意。 高丽时代的民谣《动动》中也将中秋称为嘉俳,由此看来,这个名称也是由来已久。
kaju节是自从新罗以来作为国家的习俗持续而来,这从中国的《隋书•东夷传》可以看到。新罗的国王在这一天准备音乐,让百官比赛射箭,以马和布匹为将品奖励优胜者。《旧唐书•东夷传》中也记载有在新罗国,重视8月15日,准备音乐宴席,百官们举行射箭比赛的记载。
另外日本僧侣圆仁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也记载了住在山东附近的新罗人在寺院里庆祝嘉俳节日的事情。新罗分为六部的事情通过1998年4月15日在庆尚北道出土的新罗碑石上的记载可以得到确认。这个碑石是524年由六部之一的砣部出身的博士树立,碑石上记载了与嘉俳风俗相关的六部的存在。
李圭景在《五洲衍文长笺三稿》中记载中秋活动出自迦洛国,像这样中秋活动从很早以前就被作为韩国的固有节日认知。这可以看成跟正月十五上元节时的预祝活动前后呼应,都含庆祝收获的含义。因此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东国岁时记》中,松饼•蒸糕•切糕•栗子糕等作为时令食品被制作,其中松饼是代表性的中秋食品。传说只有做一手漂亮的松饼,才能嫁个好婆家,因此女性们在原料中加入蜂蜜、栗子、芝麻、黄豆等,做出半圆形的好看又好吃的松饼。蒸松饼的时候要在松饼的下面铺上松针。松饼不仅是要做的好吃,而且要好看好闻,色香味俱全。
《农家月令歌》中也称新稻酒、松饼、葫芦菜、芋头汤等是这个季节的时令食品。这个时候,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五谷丰登,食品丰盛了。
韩国在传统的四大节日春节、寒食、中秋、冬至时,都会到山上去举行祭祀活动,中秋祭祀又是对祖先的追源报本的表达。在湖南地方有“新稻心理”,将当年产的新稻子敬献给祖先称作“荐新”, 在岭南地方则把尚美有完全熟透的谷物采集下来祭祀用于荐新。 在一些家庭中,还会把新米装到성주단지里祭祀上天,感谢丰收。
俗语中有“不多不少正像是中秋”这样的说法。秋高气爽的季节,各种谷物和水果丰收,万物丰富,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五月的农夫,八月的神仙”的含义。在全国有各种各样的中秋游戏,如斗牛、斗鸡、龟游戏等,有庆贺丰年之意。
中秋节的时候,一直忙于农活的全家人齐聚一堂,玩乐一天。尤其是出嫁以后的女儿,跟妈妈在回娘家的半路上见面畅谈,吃从家里带来的食物,玩半天,这叫中路相逢或是“半回娘家”。
在韩国有句“回娘家第一,去田里干活第二”的俗语,说的是中秋节的时候,不要半天的回娘家,而是回娘家一整天,这种游玩对女性来说是无上的喜悦和希望。时至今日,每到中秋节韩国人都忙着回老家,或省亲或扫墓活二者兼而有之。由于中秋节时回乡的人太多,高速公路车满为患,形成了所谓“民族大移动”;此时的首都首尔反而没有了平日的有机和热闹,变的比较清静。
虽然在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都有中秋节,但是现代只有韩国还把它当作一个重大的民族节日来对待,这不能不说是韩民族与月的节日之间那一种深厚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