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英语 日语日语 法语法语 德语德语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意大利语 阿拉伯语阿拉伯语 葡萄牙语葡萄牙语 越南语越南语 俄语俄语 芬兰语芬兰语 泰语泰语 丹麦语丹麦语 对外汉语对外汉语
热门标签: 韩语词汇 因为难 破译韩文字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韩国文化 » 韩国文化阅读 » 正文

韩语和日语中的汉字

发布时间:2010-02-10     来源:互联网    进入韩语论坛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我先后两次赴韩国工作,第二次是2003年4月至2007年7月,担任中国建设银行汉城分行总经理。为开展业务,也曾多次赴日本考察。在研究三个国家金融的同时,业余时间站在中日韩三国的角度看外语,发现其中有很多乐趣。

  汉语,日本和韩国的外语

  就日本和韩国来讲,汉语是他们的外语。日语里有不少方块汉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到日本就是完全不懂日语,凭那几个夹杂在日语假名中的汉字,你也可猜出几分意思来。到日本工作、学习和旅游要比到韩国方便得多,这应当是不懂这两国语言的中国人的基本感受。

  去过日本两次。看看大街上日语广告,交通标志、公共汽车路牌,凡有汉字者,你总是觉得日本人写了不是“错”就是“别”的汉字。恕我在这里不举例子。一是例子举不胜举,知道日语者都知道这一事实。二是我不大懂日语还真不知如何从我的电脑里“制造”出日本“错别汉字”来。算是留下个课题让有兴趣者去探求吧。

  韩国语在文字书写表达中原来用汉字也颇多,如今则见得稀少了。汉字仅仅用于一些记录传统或标示与传统深厚关联的某些特殊场所。如传统庆典活动时,“祝贺”这样的汉字就大行其道。与中国不同的,是这两个字通常分开来用,好像一起用有浪费的味道。我不清楚这是否也算韩国民族节俭传统的一种体现。

  韩国人汉字用得少当然主要表现在媒体方面。一份韩国语报纸出现汉字的数量不会超过10个。不懂韩国语,你哪怕是个语言博士也猜不出那几个汉字前前后后的语义。不过,韩国也有汉字普及的地方,这就是韩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汉字姓名。爹妈在孩子出生时就连同韩国语姓名一起给予了孩子一个汉字正式姓名称呼。你到韩国与韩国人交换名片时,不少名片就有汉字姓名在上面。看那名片你才觉得韩国历史上用过汉字而且如今还留有较明显的印痕。

  韩国语书面表达中几乎不再用汉字,你就不大清楚是不是韩国语也常写些“错别字”。我在韩国待了好几年了,所有看到的汉字虽然大都是繁体,但都还“正确”,“错别字”很少。我联想到日本在朝鲜半岛上36年的殖民统治,那个时期里日语教学强行推开,居然没有让韩国人写出几个日本“错别汉字”,这只能用韩国民族对于自己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的坚守意志非常之强来解释了。

  韩国人书面表达不用汉字,却无法不用历史遗留下来的汉字的发音。由于地域的原因,也有韩国语自身体系的拼读方式原因,那些汉字的发音都较中国原本的发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中国”,韩国语的发音就成了“冲古古”,第一个“古”接近中国人发音的“国”,而后一个“古”就是加上去的一个爆发尾音了。韩国语学习起来困难可能会难在发音上了。

  日本和韩国都使用过汉字也都还在继续使用汉字,尽管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差别较大。我的直观感觉和感受,是日本书面用汉字的“错别字”较多,而韩国的汉字发音“很不准确”。对于学习这两种语言的中国人来说,敢于写“错别汉字”就能够学好日语,敢于发费劲而且绝不求“准确发音”的对应汉字之音就能够学好韩国语。当然,这是戏说。

  戏说归戏说,我的这种感觉和感受,细想下来,是我将自己的汉语母语作为评说标准带出来的。这又让我联想到,母语真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成分,你在不自觉中就将其放置到了一个“基本准则”的伟大高度。我对母语有种图腾感。

  “He(他)”和“She(她)”

  我先后或长或短地学习过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和韩国语,如今只剩下英语还能够用来日常交流和商务谈判等,其余的外国语只记得些许单词或简单问候语了。静下来时,我就想,为什么英语还能够“生存”下来?除了使用机会较多,学习时间花得更多些外,是否还有别的值得总结的东西?

  学习外国语有时得益于母语,有时母语又是学习的障碍。英语与汉语在语法上是相似的,特别是陈述句的顺序一致,使得国人学习英语有种“不难”感。我自然在这样的“不难”群体之中。“我是中国人”与“I am Chinese”,主语、谓语(或表语)、宾语在语序上完全一致,你学习英语时,就不要花多少精力去思考语序等问题,只需将相应的词汇对应地排列,然后说出来或写出来就是了。久而久之,使用这样句子的次数多了,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说得流利了,写得自在了。#p#分页标题#e#

  这一点,日语和韩国语等就不一样了。它们的语言逻辑大大有别于汉语,如语序就是主、宾、谓(表),动词在最后。“我是中国人”的句子在这样的语言中,被表达为了“我中国人是”。学习这样的外国语,当然就不能依靠母语的逻辑来进行推论了。相反,母语的逻辑由于她对你根深蒂固的影响,还成了学习的一种障碍。作为外国人,学习这样的语言,先得消除或强烈地减弱你的母语逻辑的影响,才能够谈得到学好这种语言。但是,谁又能够轻而易举地消除或强烈地减弱母语逻辑的影响呢?因此,这样的外国语是非常不易学,特别是非常不易学好的。

  英语中无疑也有大量大大不同于汉语语法、发音方式及习惯用法等的方方面面。这些如同日语和韩国语学习中的困难一样,母语的逻辑完全不能起作用,而且还有着负面的影响。如英语中的“He(他)”和“She(她)”,在书面英语和汉语里,两者都是有区别的,汉语母语逻辑可用,英语学习者书写时很少出现关联的错误。然而,两者的发音在英语和汉语里是不同逻辑的。前者是两个不同的发音,而后者是两个同样的发音。这样一来,国人学习如此英语时,可就费神又常常出错了。在我接触的许多学习英语的国人中,在He和She发音上出现错误的比例,即通常将女性的She发为男性He之音的比例,接近100%.在惊讶之时,我不得不感叹母语的力量是如何的强大,不得不认定这样语言的学习需要多么大的力气。

  回到开头我的英语“生存”的问题。英语对于我而言,相当部分与汉语母语逻辑有相同或相近之处,我用对母语逻辑的理解来学习和使用它,感到它的“易学”和“好用”,进而兴趣盎然,再而学习效率走高。而它与汉语母语逻辑完全不同的方面,我则将其作为一门新型的知识来对待,费神地学习,费力地记忆,费时地运用。这些可能是我至今还能够用英语来生活和工作的特殊原因。由英语学习推开去,对于外国语的学习,我觉得有两点具有“普遍真理”的味道,值得说说。

  母语是一种天然的存在,基于母语的强大力量和根本不可消除的影响,学习外国语时,应当尽量地去发现外国语与母语逻辑相同或相近的方方面面,至少也应当尽量多地借助于母语的逻辑去联想或建立联想来学习某种外国语。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事半功倍,更重要的在于它将使你终生不忘相关的外国语内容,因为这已经镶嵌在你母语逻辑的体系之中或与母语关联的理解体系之中。

  完全与母语逻辑不同的外国语的学习,这时的外国语是一种陌生的知识。学习新的任何知识,需要方法,需要时间,更需要持久的毅力和反复不断的运用实践。在这里,除了极少量的天才之外,没有人可以通过不费力的“捷径”成为另一种“语言通者”。就此而论,学习外国语也是需要一种拼搏精神的。(陈彩虹,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环球时报


Tag: 韩语 汉字
外语教育微信

论坛新贴